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81—2016年6—8月每天4次,分辨率为1°×1°的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基于纬向风的经向切变、纬向风速0线和相对涡度3个参数,在计算机客观自动判识青藏高原横切变线(简称高原横切变线)基础上,选取位于33°—35°N的高原横切变线个例13个,采用合成分析技术,研究了高原横切变线结构及演变特征.表明高原横切变线位于青藏高原主体80°—100°E范围内,在500 hPa呈东西走向、水平尺度近2000 km,垂直方向在高原上空可伸展至480 hPa、厚度可达近2 km.高原横切变线出现的环流背景是:500 hPa高纬度两槽两脊,青藏高原两侧分别为带状分布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副高)和伊朗高压.在动力场上,高原横切变线走向与500 hPa正涡度带轴线走向一致,切变线附近为带状的涡度正值区和上升运动区,对应于无辐散带,辐散/辐合带分布在高原横切变线北/南侧;高原横切变线附近正涡度带垂直可伸展到350 hPa,上升运动伸展至200 hPa,但高原横切变线仅至480 hPa左右,为浅薄的斜压性天气系统,呈现随高度升高向北倾斜的特征.在水汽热力场上,高原横切变线是水汽汇聚带;高原横切变线附近南侧的600—500 hPa存在高假相当位温中心,具有非常明显的高温、高湿特征.高原横切变线从初始产生到发展强盛再减弱的演变过程中,其生命期近4 d,伴随西太副高西移过程,随着高原横切变线附近正涡度带范围增大、强度增强,高原横切变线发展,干冷空气的侵入导致高原横切变线强度减弱甚至消亡.
推荐文章
青藏高原河流演变研究进展
河流演变
河流多样性
高原抬升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冲积河群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草地承载力空间演变特征及其预警
草地生态系统
承载力
预警
青藏高原
高原切变线与高原低涡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高原切变线
高原低涡
切变
变形
相互作用
青藏高原上空对流云特征的初步分析
青藏高原
卫星云图
对流云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客观判识的青藏高原横切变线结构及演变特征合成研究
来源期刊 气象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高原横切变线 合成 结构 演变 特征 客观判识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86-1106
页数 21页 分类号 P44
字数 894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76/qxxb2019.05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姚秀萍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59 1238 22.0 34.0
3 巩远发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59 622 16.0 23.0
4 张硕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4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7)
共引文献  (337)
参考文献  (4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5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2(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3(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原横切变线
合成
结构
演变
特征
客观判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气象学报
双月刊
0577-6619
11-2006/P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46号
2-368
192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94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547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