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方法,使用南北地震带及其邻近区域2009年1月—2017年8月466次ML≥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及1976年1月—2017年8月GCMT公布的259次M≥4.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研究区1.0°×1.0°网格大小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应力场空间分布特征显示,南北地震带作为青藏高原的东边界,由于所处动力环境复杂,其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为:南北地震带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向;南北地震带中段及周边除龙门山断裂带NE段最大主应力为NW-NNW向外,其它地段最大主应力近EW向;南北地震带中南段最大主应力方向逐渐由近EW向到NW或NE向,再到近NS向。整体而言,南北地震带及邻近区域最大主应力方向由北到南发生了顺时针旋转。川滇菱形块体内部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NW向,应力方向转换带与块体边界基本一致,其东边界以东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W向,西边界以西为NNE向。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角度分析,难以将“南北地震带”作为一个统一的地震带应用于中长期地震预测的研究与实践中。
推荐文章
欧亚地震带现代构造应力场及其分区特征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欧亚地震带
南北地震带南段近期重力场变化与指标量分析
南北地震带
流动重力
重力指标量
重力段差
南北地震带应力场演变的数值模拟研究
南北地震带
数值模拟
体应力
地震呼应
南北地震带上的钻孔应力-应变观测
南北地震带
钻孔应力仪
钻孔应变仪
应力-应变观测
地震预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北地震带区域构造应力场反演
来源期刊 地震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南北地震带 应力场 区域应力张量 阻尼反演法 震源机制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9-229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315.72+7
字数 482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崔子健 中国北京 10003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1 3 1.0 1.0
2 陈章立 1 3 1.0 1.0
3 王勤彩 中国北京 100036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 3 8 2.0 2.0
4 李君 中国西安 710054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3)
共引文献  (719)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8(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4(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北地震带
应力场
区域应力张量
阻尼反演法
震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学报
双月刊
0253-3782
11-2021/P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5号(北京8116信箱)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0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97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