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基于反向再燃弧电压产生电路的变极性焊接电源为试验平台,研究了电源设备及其控制参数、焊接回路电缆寄生电感和焊接工艺参数对变极性焊接电流换向过程的影响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反向再燃弧电压值能够提升变极性过程的电流变化速率,而较大的焊接回路电缆寄生电感会降低电流变化速率,同时降低变极性结束时的电流值,不利于变极性过程的电弧可靠再引燃和稳定燃烧. 初始焊接电流越小,则变极性过程结束时的电流值越小,增加共同导通时间可以提高变极性结束时的电流值,但同时降低变极性开始时的电流大小. 因此小电流变极性焊接时可采用较大的反向稳压值并适当增加共同导通时间,以增强变极性过程中的电弧稳定性.
推荐文章
双熔化极旁路电弧焊接方法研究
高效
DE-GMAW
数据采集
多电极电弧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多电极电弧
焊接
研究现状
展望
焊剂带约束电弧焊接引弧稳定性与工艺研究
引弧稳定性
焊接控制系统
引弧工艺
变极性TIG焊接电弧稳定性分析
变极性
电弧稳定
等效电阻
控制策略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变极性电弧焊接的电流换向过程影响因素试验研究
来源期刊 工程科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变极性电弧焊接 反向再燃弧电压 寄生电感 共同导通时间 电流变化速率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511
页数 7页 分类号 TG434.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74/j.issn2095-9389.2019.04.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志明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86 651 13.0 20.0
2 杨中宇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21 3.0 3.0
3 程世佳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7 2.0 2.0
4 符平坡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2 13 3.0 3.0
5 夏铸亮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先进成形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16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变极性电弧焊接
反向再燃弧电压
寄生电感
共同导通时间
电流变化速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工程科学学报
月刊
2095-9389
10-1297/TF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0号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88
总下载数(次)
18
总被引数(次)
473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