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南堡潜山碳酸盐岩油藏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在双重介质储层地质建模的基础上,开展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确定剩余油分布模式,明确开发调整及提高采收率潜力,制定下步开发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基质系统剩余油富集,裂缝系统存在5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分别为油层顶部富集型、井间滞留型、断层根部型、井网未控制区剩余油和物性差区剩余油.结合生产实践,针对不同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分别提出复合氮气驱、调堵+氮气驱、完善井网顶部注氮气、大型酸压为主的挖潜对策和方向.研究成果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借鉴.
推荐文章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方向
任丘
潜山油藏
碳酸盐岩
内幕隔层
裂缝网络
剩余油分布模式
气顶边水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
气顶边水油藏
剩余油
分布模式
主控因素
挖潜对策
渗透率韵律性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挖潜策略
韵律模式
底水油藏
边水油藏
剩余油
渗透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堡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
来源期刊 复杂油气藏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南堡潜山油藏 剩余油 分布模式 挖潜对策 提高采收率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27
字数 45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181/j.cnki.fzyqc.2019.04.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商琳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6 155 8.0 11.0
2 孙彦春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24 2.0 4.0
3 唐怀轶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6 42 2.0 6.0
4 刘薇薇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5 5 2.0 2.0
5 王力那 中国石油冀东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2)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南堡潜山油藏
剩余油
分布模式
挖潜对策
提高采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复杂油气藏
季刊
1674-4667
31-2019/TQ
大16开
江苏省扬州市文汇西路1号
200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84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