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2016年5月8日泰宁芦蓭坑沟泥石流灾害的现场调查,分析了芦蓭坑沟泥石流形成的物源、地形和水源条件,采用现场调查与模型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的特征与形成演化过程.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泥石流为低频黏性暴雨型沟谷泥石流,沟口处泥石流流速达到11.7 m/s,泥石流流量达到721.7m3/s;极端雷暴雨是本次泥石流的激发因素,沟道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征和丰富的松散坡积物为泥石流提供了演化条件;沟道内多处卡口和大石块堵塞放大了本次泥石流的规模和速度,沿途固体物质补给使泥石流容重逐步增大.通过分析芦蓭坑沟泥石流形成与演化特征,为类似低频泥石流灾害形成与演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推荐文章
泰宁县芦庵沟泥石流成因分析
泥石流
降雨量
径流力
孔隙水压力
纵坡降
文家沟“8.13”特大泥石流典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典型特征
成因
揭底冲刷
拉槽成沟
文家沟泥石流
泰宁县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建设及发展
杂交水稻制种
泰宁县
发展
四川绵竹走马岭沟特大泥石流成因及防治措施
“8. 13”特大泥石流
致灾成因
防治措施
四川绵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泰宁县芦蓭坑沟“5.8”特大泥石流成因和特性分析
来源期刊 泥沙研究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泰宁芦蓭坑沟 成灾特征 运动参数 演化过程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4-59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2.23
字数 502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39/j.cnki.0468-155x.2019.04.00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18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4(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5(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泰宁芦蓭坑沟
成灾特征
运动参数
演化过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泥沙研究
双月刊
0468-155X
11-2532/TV
大16开
北京车公庄西路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1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92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