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前地壳形变特征,本文利用1999—2015年四期GPS速度场和1990—2017年跨断层短水准资料,对跨断层GPS速度剖面、GPS应变率场、断层闭锁程度和滑动亏损、跨断层年均垂直变化速率等进行了分析讨论,总结了汶川和芦山地震前后龙门山断裂带三维地壳变形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中、北段处于强闭锁状态、断层面应力应变积累水平很高,而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闭锁较弱、变形速率明显高于中北段、依然可以积累应力应变,汶川地震震源位于闭锁相对弱的部位,这可能是导致汶川地震自初始破裂点沿龙门山断裂带向北东方向单侧破裂,而震中西南方向断层并没有发生破裂的原因之一.汶川地震的发生引起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应力应变积累速率加快、断层闭锁程度增强、闭锁面积增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芦山地震的发生,而芦山地震震源位于汶川地震前强闭锁和弱闭锁的高梯度过渡部位.因为芦山地震只释放了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有限的应变能,并没有显著缓解该段的地震危险性,所以汶川和芦山地震之间的地震空段以及芦山地震西南方向的地震空段,依然需要持续关注.此外,本文还收集和对比分析了多次6~9级地震前地壳变形特征,同样显示地震成核于闭锁高梯度带区域而非完全闭锁区域内部,并且随着震级升高闭锁断层面的长度也在增大,这一现象还需在高分辨率形变数据的帮助下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推荐文章
利用水准测量数据分析芦山MS7.0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应变积累
应变积累
水准测量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
芦山MS7.0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闭锁与变形特征
龙门山断裂西南段
断层闭锁
年均垂直变化速率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地壳一维P波速度结构
P波速度结构
最小一维速度模型
龙门山断裂带
台站校正
地震重定位
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闭锁程度与变形动态特征研究
芦山地震
DEFNODE负位错反演
断层闭锁比例
滑动亏空
变形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汶川、芦山地震前龙门山断裂带地壳形变特征对比分析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三维变形 地震危险性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断裂作用与地震活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198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542.3|P315.3
字数 78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5/cagsb.2018.1102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杰 170 2430 26.0 40.0
2 闫伟 39 196 7.0 12.0
3 赵静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6 175 9.0 12.0
7 岳冲 9 12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29)
共引文献  (1037)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15)
二级引证文献  (13)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5(3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6(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7(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8(1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9)
2009(7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68)
2010(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1(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4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18)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芦山地震
龙门山断裂带
三维变形
地震危险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