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现有的风电串补系统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措施缺乏对次同步振荡的机理研究以及参数的动态优化,物理意义大都不太明确且抑制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本文建立了双馈风机串补并网系统的模型,通过数学推导详细分析了风机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并通过时域仿真分析了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转子侧附加基于遗传粒子群算法进行参数寻优的改进阻尼控制器抑制双馈风机串补并网的次同步振荡.时域仿真结果表明:与固定参数的抑制方法相比,此方法对风电串补系统的次同步振荡抑制效果更好.
推荐文章
基于SVC的大规模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研究
双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控制器参数
拓扑结构
基于复转矩系数法研究并网双馈风电场引发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问题综述
双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SSO)
复转矩系数法
次同步谐振(SSR)
次同步扭振相互作用(SSTI)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SCI)
双馈风电场经混合串补外送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
混合串联补偿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频段阻抗特性
双馈风电场抑制系统次同步振荡分析及控制策略
双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附加阻尼控制
相位补偿
参数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馈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来源期刊 电气开关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双馈风机 串补并网 遗传粒子群算法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与实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89
页数 6页 分类号 TM 61
字数 444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烨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5 3 1.0 1.0
2 江晓燕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4 2 1.0 1.0
3 徐野驰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3 1 1.0 1.0
4 张瑶 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143)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次同步振荡
双馈风机
串补并网
遗传粒子群算法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气开关
双月刊
1004-289X
21-1279/TM
大16开
沈阳市于洪区巢湖街10号
8-65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086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