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殊途同归论"忽略了犯罪构成理论功能的评价性与操作性之分。一方面,由于法治的形式理性偏好,评价性有其独立的意义内涵,故犯罪构成理论的体系争鸣无法绕开其评价性,而局限于个案结论的"事实对比";另一方面,评价性优先于操作性,评价体系指引着操作流程,尤以"诉讼法机能"的实现为典型,故四要件不可能做到评价性"殊途"上操作性的"同归"。因此,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之争的终结应以"存在正当性"的讨论方式为背景,以本土化的阶层式犯罪论为出路,最终达成不同犯罪构成理论体系顺畅对话的终结之途。
推荐文章
犯罪构成要件研究
犯罪构成
要件
衡量标准
关于我国犯罪论体系的思考
犯罪论体系
三阶层
四要件
犯罪构成本体的再讨论
犯罪构成本体
唯一性
法定性
犯罪客体要件"排除论"之否定
犯罪客体
排除
构成要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犯罪构成“殊途同归论”批判
来源期刊 研究生法学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犯罪构成理论 殊途同归论 体系之争 终结之途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4-53
页数 10页 分类号 D91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光远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犯罪构成理论
殊途同归论
体系之争
终结之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研究生法学
双月刊
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西土城路25号中国政法大学研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26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62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