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PIAP3大气环流模式,分析了印度洋偶极子对夏季中国南海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偶极子正位相期间夏季中国南海西南水汽输送较强,负位相期间则较弱.原因可归结为以下:正位相期间,MJO(Madden-Julian Oscillation)多活动于热带西印度洋,其向东传播受到阻碍,但经向传播明显,通常可传播至孟加拉湾地区,同时PIAP3显示印度洋季风槽位置偏北,且印尼以西过赤道气流较强,从而使得这一地区气旋性环流得到建立与加强.孟加拉湾地区对应着较强的对流活动以及深厚积云对流加热,从而通过对流加热的二级热力响应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向北推进,进而使得南海地区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得到建立与加强.在此期间孟加拉湾、中南半岛至南海地区对流活动较强,而苏门答腊沿岸对流活动受到抑制,由此增强了Reverse-Hadley环流,使低层经向风较强,进而增强了南海西南季风的水汽输送,PIAP3大气环流模式证实了Reverse-Hadley环流的增强.负位相期间,MJO多活动于热带东印度洋,在东传过程中受到Walker环流配置影响,在140°E赤道附近形成东西向非对称积云对流加热热源,其东侧Kelvin波响应加强了东风异常并配合副热带高压南缘东风压制了中国南海的西南季风水汽输送.在此期间,MJO在南海地区的经向传播较强,但经向传播常止步于南海地区15°N附近,虽携带大量水汽,但深厚积云对流强烈地消耗水汽使大气中水汽含量降低,PIAP3大气环流模式证实负位相期间深厚积云对流对水汽消耗加大,从而使得负位相期间南海地区水汽含量与正位相期间大体相近,但由于经向风不足使水汽向北输送较弱.
推荐文章
影响山东夏季降水的季风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季风
水汽输送
通量
夏季降水
热带印度洋海温异常不同模态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可能影响
热带印度洋全区一致型海温变化
热带印度洋偶极子
ENSO
南海夏季风
印度洋潜热通量对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影响
海洋气象学
季风爆发
统计分析
潜热通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度洋偶极子对中国南海夏季西南季风水汽输送的影响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印度洋偶极子 深厚积云对流 Reverse-Hadley环流 PIAP3模式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9-63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461
字数 73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801.1719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8)
共引文献  (432)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3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1(1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印度洋偶极子
深厚积云对流
Reverse-Hadley环流
PIAP3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