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摘要:
通过搜集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运用整合分析方法(Meta-analysis)研究生物质炭施用对我国农作物产量和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炭施用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平均增产幅度为15.1%,其中旱作作物平均增产16.4%,水稻增产10.4%.试验土壤和生物质炭材料本身的理化特性与田间管理方式均会影响生物质炭施用下作物的增产幅度.土壤酸碱度和质地是影响增产幅度的重要因素:强酸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作物增产幅度显著高于中性和碱性土壤;黏土和砂土中施用生物质炭作物增产幅度显著高于壤土.生物质炭生产过程中的炭化温度对作物产量有重要影响,当炭化温度高于550℃时,作物增产不显著.生物质炭施用显著降低了农田土壤氧化亚氮(N2O)排放量和稻田甲烷(CH4)排放量,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13.6%和15.2%.土壤酸碱度和质地显著影响N2O减排幅度;生物质炭在中性和碱性土壤中的减排效果显著高于酸性土壤,而在强酸性土壤中N2O减排效果不显著;不同质地土壤中N2O的减排效果表现为壤土>砂土>黏土,壤土减排量达33.9%.氮肥施用量高于150 kg·hm-2时,N2O减排效果显著.稻田土壤施用生物质炭N2O减排效果优于旱地.土壤质地和酸碱度显著影响稻田CH4排放对生物质炭输入的响应,强酸性或砂性土壤中施用生物质炭CH4减排效果明显,其减排幅度分别为46.1%和25.9%.我国农田中施用生物质炭,有利于达到增产和固碳减排的效果.今后生物质炭的农田施用应优先选择施用到酸性、黏性或砂性等肥力较差的土壤中,优先选择旱作农田;生物质炭制备时应将炭化温度控制在550℃以下.
推荐文章
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与合理施用
生物质炭
土壤碳库
温室气体排放
甲烷
氧化亚氮
综述
生物炭施用的固碳减排潜力及农田效应
生物炭
固碳减排潜力
农田效应
生物质炭的固碳减排与合理施用
生物质炭
土壤碳库
温室气体排放
甲烷
氧化亚氮
综述
秸秆生物黑炭农业应用的固碳减排计量方法学探讨
生物黑炭
固碳减排
计量方法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整合分析方法评价我国生物质炭施用的增产与固碳减排效果
来源期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生物质炭 整合分析 作物产量 温室气体 田间试验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碳氮循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96-706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156.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654/jaes.2018-049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潘根兴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325 16329 72.0 113.0
2 李恋卿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130 6903 46.0 81.0
3 张旭辉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63 3424 27.0 58.0
4 刘晓雨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16 374 8.0 16.0
5 刘成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 2 1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85)
共引文献  (561)
参考文献  (4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8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6(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199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199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5(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0(5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1(5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2(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13(6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9)
2014(4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5(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6(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7(14)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生物质炭
整合分析
作物产量
温室气体
田间试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1672-2043
12-1347/S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1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554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