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在体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方法 及其损伤后再生的潜能.方法选取2周龄的正常六角龙鱼30只.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观察组、NaOH损伤组及机械损伤组,各10只.采用活体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茜素红-曲利苯蓝内皮染色和氯化金角膜神经染色等方法观察.对正常观察组六角龙鱼,观察其眼球和角膜正常结构;通过NaoH溶液和器械两种方法损伤角膜内皮层,建立角膜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其角膜内皮细胞再生的情况.对4个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使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均值进行比较,事前进行Mauchly球形检验,如果检验结果 显著,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否则选用校正自由的F检验.结果六角龙鱼角膜厚度约为(75.75±7.51)μm,角膜上皮细胞层较厚,约占角膜厚度的一半.经NaoH溶液和器械两种方法损伤其角膜内皮细胞后,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降低.NaoH损伤组和机械损伤组在不同时间点,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F=31.38,51.77;P<0.05).而各个时间点间的差异,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F=1.37,2.67,0.70,4.14;P>0.05).在损伤后3 d时,NaoH损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128±14)个/mm2,机械损伤组为(113±11)个/mm2.与损伤前比较,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9.39,8.78;P<0.05);在损伤后7 d时,NaoH损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157±20)个/mm2,机械损伤组为(169±19)个/mm2.与损伤后3 d时比较,其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均有所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75,8.07;P<0.05);在损伤后14 d时,可见NaoH损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为(198±17)个/mm2,机械损伤组为(223±17)个/mm2.与损伤后3 d时和7 d时比较,均有明显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5,8.07;P<0.05)和(t=4.94,6.70;P<0.05).随着时间延长,两组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均逐渐恢复.在伤后14 d时,其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大小和密度均基本恢复正常状态.结论 使用NaoH溶液和器械两种方法均可成功建立六角龙鱼角膜内皮细胞损伤的动物模型.初步观察结果表明,其角膜内皮细胞具有一定的再生潜能.此方法可为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再生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推荐文章
冷冻伤致家兔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穿透性角膜冷冻
角膜内皮损伤
模型
冷冻伤致家兔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穿透性角膜冷冻
角膜内皮损伤
模型
超声乳化致恒河猴角膜内皮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
超声乳化
角膜内皮细胞
扫描电镜
恒河猴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建立在体角膜内皮细胞损伤后再生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学科
关键词 动物模型 角膜 组织病理 内皮损伤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8-304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99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7/cma.j.issn.2095-2007.2019.05.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4)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3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6(2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7(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动物模型
角膜
组织病理
内皮损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双月刊
2095-2007
11-9311/R
16开
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1号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0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6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