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卫出于上焦”无异议,“卫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则有明显争论.笔者认为这一争论的实质在于肺、脾、肾间是否有功能上的分工.“卫出于上焦”“卫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可分别理解为“肺主皮毛”“脾主皮毛”“肾主皮毛”,这样在“皮毛”上,肺、脾、肾问失去了功能分工的关系,因而招致反对.而赞成“卫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者,则是在承认肺、脾、肾均“主皮毛”的前提下,又给予三脏功能新的分工,如卫气“根源于下焦,滋养于中焦,开发于上焦”等.但肺气虚证、脾气(阳)虚证、肾阳虚证的实质研究结果表明,肺、脾、肾三脏间并无功能分工关系,而“卫出于三焦”则恰好在有意无意间“暗示”了这一原理.20世纪70~80年代慢阻肺证候实质研究的结果表明,肺气虚证、脾气(阳)虚证、肾阳虚证间不是这种功能虚与那种功能虚的关系,而是同样的功能但虚的程度不同而已.
推荐文章
从肺脾肾虚辨治儿童慢性鼻窦炎
鼻窦炎
儿童
从肺论治
从脾论治
从肾论治
论卫分证非肺所独有
卫分证
肺卫病变
脏腑经络辨证
从肺与体窍的关系谈《伤寒论》手太阴病
体窍
《伤寒论》
手太阴病
张仲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卫气出处谈肺、脾、肾虚证的关系
来源期刊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卫气出处 肺、脾、肾虚证的关系 证候实质研究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4-285,29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22.1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小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75 772 13.0 27.0
2 于峥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132 418 11.0 15.0
3 邵晶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9 12 1.0 3.0
4 周文婷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8 1 1.0 1.0
5 郭雨晴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11 9 1.0 3.0
6 成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 8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卫气出处
肺、脾、肾虚证的关系
证候实质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月刊
1006-3250
11-355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0-330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0733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