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是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变形最强烈的地区之一,是研究构造过程、地貌演化以及气候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新生代构造单元、地貌特征和动力学演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包括:主要构造单元的活动起止时间、活动量及活动速率;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现今的地貌特征(水系和冰川的分布);帕米尔弧形构造带6种主要的地球动力学演化模型的主要样式、优点及限制.论文提出了帕米尔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构造研究的三个重要的科学问题:精细厘定构造带内部的不同断裂带运动学特征和相互关系;深部地质过程与浅部响应相结合,探讨构造带形成的深部地质过程控制;将构造过程、气候特征与地貌演化作为一个耦合系统开展研究.
推荐文章
畹町断裂带地貌特征及构造意义指示
畹町断裂
地貌特征
构造意义
水系分布
先存薄弱带对帕米尔弧形构造带形成的影响:来自构造物理模拟实验的制约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青藏高原
构造物理模拟
先存薄弱带
滑脱层
帕米尔弧东段逆冲推覆构造特征
帕米尔弧形构造
逆冲推覆
前展式
地层缩短量
塔吉克斯坦帕米尔地区构造单元划分及其特征
塔吉克斯坦
帕米尔
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属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构造过程与地貌特征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新生代 构造过程 地貌特征 地球动力学模型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青藏高原形成与构造过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5-75
页数 21页 分类号 P534.6|P54|P931
字数 1804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5/cagsb.2018.0926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汉林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140 3196 34.0 50.0
2 程晓敢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1 649 15.0 24.0
3 李康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1 121 6.0 10.0
4 林秀斌 4 8 2.0 2.0
5 陈沈强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2 1.0 1.0
6 陈亚光 1 2 1.0 1.0
7 杨蓉 浙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13)
共引文献  (352)
参考文献  (15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4(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5(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6(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1997(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2(3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3(2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4(5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05(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6(4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7(6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4)
2008(3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25)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32)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41)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14)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9)
  • 参考文献(1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9)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3)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帕米尔弧形构造带
新生代
构造过程
地貌特征
地球动力学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