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集成成像技术是一种可以复现空间光场的显示技术,该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无需辅助设备、可以多人同时观察等特点,这项显示技术在科学研究、医学、教育等方面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的集成成像技术应用到相关领域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诸如分辨率太低、可观察角度不足等,这是因为传统集成成像技术往往以妥协的方式平衡显示参数之间的关系,很难同时保证多个参数的表现.为了提高集成成像技术的显示性能,全息功能屏被加入了显示系统并且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探讨了这种加入了全息功能屏的集成显示系统的原理同时给出了其显示参数的数学形式,给出的公式可以帮助设计满足相应要求的集成显示系统,同时基于该理论开展的实验一并在文中给出.实验表明本文中设计组装的集成成像显示系统符合理论预期且具有较高的显示性能.该系统的分辨率达到了相同尺寸平面显示器790×444像素的效果,显示视角达到60°,这样的显示参数已经接近早期液晶显示系统,相信在将来该种显示技术可以得到广泛的应用.
推荐文章
一种利用数字全息成像测量粒子周长的方法
粒子周长测量
数字全息
自动聚焦
图像分割
集成成像立体显示技术研究进展
应用光学
综述
集成成像
立体显示
多平面数字全息显微成像技术研究
数字全息显微
多平面成像
二次扭曲位相因子
频域滤波
基于数字全息的血红细胞显微成像技术
数字全息
显微成像
细胞成像
数字重聚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基于全息功能屏的集成成像技术研究
来源期刊 光散射学报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集成成像 光场显示 三维重建 散射屏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其它光谱技术及应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0-184
页数 5页 分类号 O43
字数 38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83/j.issn1004-5929.201902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幸浩洋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32 98 6.0 8.0
2 陈可鸣 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集成成像
光场显示
三维重建
散射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光散射学报
季刊
1004-5929
51-1395/O4
大16开
成都市四川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25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6726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