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就诊的PMOP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组(A组),替勃龙治疗组(B组)及唑来膦酸治疗组(C组),每组40例.A组予以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每年1次,联合替勃龙2.5 mg qd,1年后替勃龙减至维持量1.25 mg qd,总疗程2年;B组予以替勃龙2.5 mg qd,1年后减至维持量1.25 mg qd,总疗程2年;C组予以唑来膦酸5 mg静脉滴注,每年1次,总疗程2年.各组均于治疗第0、3、6、12、24个月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血清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1NP)及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片段(β-CTX)的测定;于治疗第0、6、12、24个月测定25羟维生素D(25OHD)、雌激素及卵泡刺激素(FSH);于治疗第0、12、24个月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腰椎1~4(L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第3、6、12、24个月A组及C组临床疼痛症状有效缓解,VAS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66.236、104.766,P均<0.05),B组VAS无显著变化.治疗第6、12、24个月3组P1NP、β-CTX及25OHD水平较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F=14.291~65.044,P均<0.05);治疗第6、12、24个月A组P1NP、β-CTX水平降低优于其他两组(F=3.517~110.317,P均<0.05),且在治疗第3个月仅A组β-CTX水平显著改善(F=36.584,P<0.05).治疗第12、24个月3组L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明显增加(F=13.455~77.341,P均<0.05);治疗第24个月A组L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值增加优于其他两组(F=13.958、10.759,P均<0.05);与同组治疗12个月后相比,A组治疗24个月后L1~4及右侧股骨颈骨密度进一步增加(F=48.450、77.314,P均<0.05).A组及B组在治疗后绝经相关症状显著改善,FSH水平降低(F=43.097、52.818,P均<0.05),但雌激素水平无明显变化.A组轻微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两组(x2=25.048,P<0.05),但无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 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PMOP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推荐文章
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
骨质疏松
唑来膦酸
护理
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分析
阿法骨化醇
阿仑膦酸钠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分析
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疗效
阿仑膦酸钠
唑来膦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临床疗效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替勃龙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
来源期刊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学科
关键词 替勃龙 唑来膦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转换标志物 骨密度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7-82,96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543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3-4157.2019.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马江卫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骨一科 11 57 5.0 7.0
2 王荣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 16 78 5.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7)
共引文献  (667)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2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4(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15(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替勃龙
唑来膦酸
绝经后骨质疏松
骨转换标志物
骨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双月刊
1673-4157
12-1383/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气象台路22号
6-53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11
总下载数(次)
24
总被引数(次)
2492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