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双黑洞组成的近密双星系统并合是激光干涉仪引力波天文台等地基引力波探测器的主要探测对象.随着探测器灵敏度的提高,大量该类信号的探测将成为进一步研究黑洞物理的有效工具.但是目前对双黑洞系统的起源机制和内禀参数分布等物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例如由引力波探测得到的黑洞质量分布与X射线双星观测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还未有很好的理论模型可解释该结果.目前普遍认为双黑洞系统主要有两种起源:大质量双星演化机制和动力学起源机制.基于这两类起源的双黑洞系统在质量、自旋分布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可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下,利用引力波信号携带的波源质量和自旋等信息,推断波源起源,计算不同起源的双黑洞系统所占比例,以及检验质量自旋等参数分布的差异.
推荐文章
定数截尾下双参数指数分布位置参数的统计推断
双参数指数分布
位置参数
逆矩
置信区间
岩体结构面间距的双参数负指数分布研究
结构面间距
双参数负指数分布
小湾水电站
最小二乘法
双参数指数分布场合下无失效数据的可靠性试验
无失效数据
可靠性
双参数指数分布
Bayes估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双黑洞系统的不同起源及其参数分布
来源期刊 天文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引力波 双黑洞系统 恒星级黑洞 贝叶斯推理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6-97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142.8+4
字数 66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349.2019.01.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帆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12 26 4.0 5.0
2 吕振伟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2 0 0.0 0.0
3 李木子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4 5 1.0 2.0
4 郭越凡 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引力波
双黑洞系统
恒星级黑洞
贝叶斯推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文学进展
季刊
1000-8349
31-1340/P
16开
上海市徐汇区南丹路80号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6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