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3D扫描技术在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试验(ICI)诊断勃起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 对我院男科门诊行ICI的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通过手持式3D扫描仪进行阴茎的3D扫描,收集患者药物注射前后阴茎形态学的数据并与ICI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通过3D扫描测量,患者在ICI诱发阴茎勃起后,阴茎长度增加(42.07±11.55)cm,阴茎根部直径增加(7.29±5.44)cm,阴茎根部周长增加(25.21±15.71) cm,阴茎头部直径增加(5.56±3.67)cm,阴茎头部周长增加(17.99±14.22)cm,角度增加(41.60±32.60)°.患者通过3D扫描所测量的勃起角度与肉眼估计的角度范围一致,但更精确.不同硬度分级组之间只有勃起前后角度(3D)差值和勃起后角度(IC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3D扫描可以为ICI提供丰富的有关阴茎勃起前后大小和角度的定量信息.
推荐文章
阴茎海绵体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彩色双功能多普勒超声检查
血管性阴茎勃起功能障碍
血管活性药物
阴茎勃起功能障碍的药物治疗进展(连载)
药物治疗
功能障碍,勃起,阴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D扫描在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试验诊断勃起功能障碍中的应用初探
来源期刊 中国男科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3D扫描 勃起功能障碍 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2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98.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8-0848.2019.04.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继红 303 2284 25.0 33.0
2 王涛 242 1347 16.0 25.0
3 杨为民 226 1320 17.0 26.0
4 刘征 29 104 5.0 9.0
5 吴柏霖 8 75 3.0 8.0
6 张宇聪 6 35 2.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64)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3D扫描
勃起功能障碍
海绵体内血管活性药物注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男科学杂志
双月刊
1008-0848
31-1762/R
大16开
上海市山东中路145号
4-48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009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