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不仅发育一系列继承性多期活动或新生的近东西向断层,而且新生代地层中还发育与近东西向断层走向不一致且具有独特构造特征的北西向左旋走滑断层.这种北西向左旋走滑断层带不发育断层角砾岩、磨砾岩、碎粉岩、断层泥、摩擦镜面、擦痕线理、断层阶步等脆性断层中常见的构造现象,仅表现为地层旋转和剪切拉断形成的一定宽度的透镜化带,两条断层之间地层产状发生旋转形成了约1 km宽,平面上类似膝折构造几何形态地层扭折带.该北西向断层横切了渐新统—中新统地层,并被上新统砾岩覆盖和第四纪以来的近东西向左旋走滑断层斜切,指示了其形成于渐新世—中新世沉积地层形成之后,上新世砾岩沉积之前,即上新世早期.北西向断层带不发育脆性断层典型构造现象和断层左旋走滑作用在渐新统—中新统沉积地层中形成了类似膝折构造几何形态地层扭折带,说明其变形具有韧脆性过渡和缓慢剪切变形的特征,是西秦岭北缘一种新的断层类型.其形成机制为基底或中下地壳中大型左旋走滑韧性或韧脆性剪切带向上扩展延伸到上部沉积盖层中之结果,也就是说,新生代沉积盖层中这种北西向断层和地层扭折带是下部韧性剪切带的左旋走滑剪切在盖层中被动构造响应.这种基底或中下地壳北西向左旋韧性剪切带可能指示了上新世初期西秦岭北缘构造带深部韧性地壳物质向南东流变蠕动的构造标志,代表深部地壳缩短增厚向地壳韧性物质侧向扩展流动的转换过程.这种特殊的断层类型对理解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构造变形体制转换和地壳隆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推荐文章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漳县—车厂断层的结构及构造演化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
漳县—车厂断层
断层带结构
断层运动学
西秦岭北缘漳县中—新生代红层地层格架厘定及其地质意义
西秦岭北缘
中—新生代
红层地层
角度不整合
砾岩
地层格架
西秦岭北缘漳县地区上新统韩家沟砾岩沉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西秦岭北缘
上新世韩家沟砾岩
磨拉石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升
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和地震危险性评价
西秦岭北缘断裂
平均复发间隔
T模式
Q模式
地震危险性分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西秦岭北缘北西向断层特征和形成的构造机制及地质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西秦岭北缘 新生代地层 左旋走滑断层 地层扭折带 上新世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3-385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542|P547
字数 901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9.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文峰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18 246 8.0 15.0
2 郭进京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27 99 6.0 9.0
3 赵海涛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19 56 6.0 6.0
4 陆宏宇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4 4 1.0 2.0
5 刘重庆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6 1 1.0 1.0
6 杜志锐 天津城建大学地质与测绘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5)
共引文献  (213)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3(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4(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3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7(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8(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秦岭北缘
新生代地层
左旋走滑断层
地层扭折带
上新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