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水热法以KMnO4和MnSO4为原料, Al (NO3) 3为铝源, 制备出了Al掺杂的二氧化锰纳米线.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X线衍射仪 (XRD) 分别对样品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 并使用循环伏安法 (CV) 、恒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 当添加适量Al (NO3) 3制备出直径约?10nm、长约80nm的纳米球线.当Al (NO3) 3的摩尔比为1mmol, 电流密度为2mA/cm2时, 面电容为1 127mF/cm2, 比相同条件下纯二氧化锰容量高65%, 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推荐文章
不同形貌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二氧化锰
水热法
纳米片
纳米线
超级电容器
化学二氧化锰制备中粗二氧化锰的氧化研究
化学二氧化锰
粗二氧化锰
氯酸钠
纳米二氧化锰的制备及其形貌调控
纳米二氧化锰
制备
晶型
形貌
调控
氧化铋掺杂纳米二氧化锰/活性炭复合电极
纳米活性炭
振动研磨
氧化铋掺杂纳米二氧化锰
溶胶-凝胶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铝掺杂二氧化锰纳米线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来源期刊 压电与声光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二氧化锰 水热法 掺杂 结构特性 电极材料 电容性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5
页数 4页 分类号 TN384|TM22|TQ426
字数 340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7/j.issn.1004-2474.2019.01.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齐锦刚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84 203 7.0 8.0
2 王冰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68 107 5.0 6.0
3 刘亮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37 63 5.0 6.0
4 潘双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9 5 1.0 2.0
5 马泽军 辽宁工业大学材料学院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
共引文献  (4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氧化锰
水热法
掺杂
结构特性
电极材料
电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压电与声光
双月刊
1004-2474
50-1091/TN
大16开
重庆市南岸区南坪花园路14号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3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77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