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对传统的水解酸化过程进行了改进,在水解酸化菌(即絮状污泥)培养阶段,投加了不同的混凝剂,如PAM、PAC和FA.研究了混凝剂对絮状污泥的培养及后续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不同混凝剂与水解酸化作用在降解COD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投加了PAC和FA的絮状污泥COD去除率最高,可达90%,优于单纯絮状污泥或PAC+FA(无絮状污泥)对COD的降解.表明PAC+FA与水解酸化表现为协同作用,使水解酸化菌代谢活性增强.
推荐文章
水解酸化—接触氧化法降解稠油废水的研究
稠油
污水处理
水解酸化
降解COD
改良型水解酸化池运行效果与微生物菌群分析
改良型水解酸化
工业废水
Illumina MiSeq测序
印染废水水解酸化作用及其调控研究进展
印染废水
水解酸化
微生物
调控
菌剂强化对水解酸化处理模拟印染废水效果的影响
菌剂强化
水解酸化
印染废水
PCR-DGGE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混凝剂对水解酸化菌降解COD的作用研究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与技术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水解酸化 絮状污泥 混凝剂 协同作用 COD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7
页数 6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672/j.cnki.1003-6504.2019.02.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弛 34 123 6.0 8.0
2 高利珍 26 118 6.0 9.0
3 高丽丽 10 12 2.0 3.0
4 李雪莲 5 12 2.0 3.0
5 郭文君 2 0 0.0 0.0
6 夏冬冬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解酸化
絮状污泥
混凝剂
协同作用
COD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与技术
月刊
1003-6504
42-1245/X
大16开
武汉武昌珞珈山八一路338号
38-86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416
总下载数(次)
29
总被引数(次)
1057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