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并比较血清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和侧流免疫层析法(LFA)检测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CrAg)在肺隐球菌病(P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16年1月~2018年6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109例疑似PC患者的血液,采用ELISA和LFA两种方法对血清CrAg进行检测,对比分析两种方法对PC的诊断效率,同时监测治疗过程中血清CrAg的浓度变化.结果 109例患者中,经肺活检或肺穿刺液隐球菌检测确诊为PC53例,非PC56例,检验结果如下:(1)应用ELISA方法,PC组血清CrAg浓度为[11.43(5.92,47.96)]μg/L,其中CrAg≤3.2μg/L的例数明显低于非PC组,而CrAg≥5.0μg/L的例数则明显高于非PC组,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用LFA方法,PC组血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PC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应用ROC曲线分析显示,ELISA检测血清CrAg的曲线下面积为0.939(95%可信区间为0.892~0.985).其中截断值取3.54μg/L时约登指数最高,视为最佳截断值,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3%、80.4%、82.0%和93.8%.(3)当血清CrAg取4.0μg/L为截断值时,ELISA和LFA的诊断敏感度(88.7%和83.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ELISA特异度(82.1%)明显低于LFA(9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截断值分别取5.0μg/L、6.0μg/L和7.0μg/L时,ELISA和LFA的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相当(均P>0.05).当取8.0μg/L为截断值时,ELISA的诊断敏感度(62.3%)明显低于LFA(83.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特异度(100%和98.2%)两者大致相仿(P>0.05).(4)14例患者在抗真菌治疗过程中监测血清CrAg的浓度变化,治疗前荚膜抗原浓度为[19.33(7.11,43.46)]μg/L,治疗后6个月荚膜抗原浓度为[8.09(5.39,11.90)]μg/L,较前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CrAg浓度为3.54μg/L时视为ELISA的最佳截断值,但当取5.0μg/L为截断值时,ELISA同时有较好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且和LFA的诊断效率相当,两种方法均有助于对PC的快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与LFA定性检测相比,ELISA可动态监测血清CrAg的浓度变化,有助于PC的疗效判断和预后评估.
推荐文章
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在肺隐球菌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新生隐球菌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肺隐球菌病
检测脑脊液抗原抗体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价研究
脑膜炎,隐球菌性
乳胶结合试验
抗原
抗体
36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分析
新型隐球菌
隐球菌性脑膜炎
临床分析
诊断
治疗
肺隐球菌病的诊治进展
肺隐球菌病
诊断
治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检测方法在肺隐球菌病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真菌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侧流免疫层析 酶联免疫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肺隐球菌病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4-269
页数 6页 分类号 R379.5
字数 46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3827.2019.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1)
共引文献  (625)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6(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0(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侧流免疫层析
酶联免疫
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
肺隐球菌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真菌学杂志
双月刊
1673-3827
31-1960/R
大16开
上海市凤阳路415号
200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39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10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