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黑竹沟变电站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工程地质调绘和室内分析,掌握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运用地质历史分析的方法,研究滑坡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 滑坡沿 SE方向展布,平面上呈喇叭形,分布面积51.8 ×104m2,体积为1037 ×104m3,属于特大型滑坡;2) 该滑坡形成机制为倾倒弯曲–拉裂,变形破坏过程主要包括:卸荷回弹倾倒,倾倒变形发展和弯折裂面贯通。
推荐文章
大杠变电站场地古滑坡体应力-应变特征分析
古滑坡
应力-应变场
稳定性
二维有限元法
数值分析
大杠变电站
变电站建筑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
变电站
建筑裂缝
防治措施
解析变电站电缆沟排水系统的技术改造
电缆沟排水系统
缺陷
技术改造
变电站母线故障事故处理分析
变电站
母线故障
运行标准
事故处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黑竹沟变电站滑坡形成机制分析
来源期刊 自然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反倾边坡 倾倒弯曲–拉裂 形成机制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0-288
页数 9页 分类号 P6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反倾边坡
倾倒弯曲–拉裂
形成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自然科学
双月刊
2330-1724
武汉市江夏区汤逊湖北路38号光谷总部空间
出版文献量(篇)
39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