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研究搜集了GCMT中自1976年1月1日至2017年4月30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区域的102个震源机制解数据, 应用MSATSI软件反演了该区域的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给出了该区域应力场的总体特征:最大主压应力轴自西向东呈现NNE-NE偏转, 最小主压应力轴自西向东呈现NWW-NW-NNW扇形偏转;整个研究区域σ3轴倾角较小接近水平, σ1轴倾角情况复杂, 大体上自西向东由水平转向直立;R值自西北至东南出现规律性递增现象.根据反演结果, 部分网格点中应力轴倾角的置信区间过大, 且不同应力轴的置信区间存在重叠现象, 同时该部分网格内震源机制解类型多样.针对上述现象, 本文利用两种反演方法对单个网格基于不同类型震源机制解数据进行单独反演、利用人工合成震源机制数据进行验证以及各震源机制解相对于参考应力张量的残差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深入的验证和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单个网格内应力场不均匀所致, 此时应力场反演结果为多个应力场的综合.本研究结果可为后续应力场研究中网格的合理划分以及应力场结果评价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郯庐断裂带南段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分区与反演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分区反演
郯庐断裂带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附近强震对滇西南地区断层的影响研究
缅甸地震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库仑破裂应力
断层相互作用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东喜马拉雅地区多孔菌区系和生态习性
多孔菌
真菌区系
多样性
生态习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网格内不满足均匀性假设对应力场反演结果的影响——以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及其周边地区应力场研究为例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进展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米林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均匀性 网格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固体地球物理及空间物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9-48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98)
共引文献  (610)
参考文献  (5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4(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85(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7(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7(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9(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0(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1(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2(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7(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0(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2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
米林地震
震源机制解
应力场
均匀性
网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进展
双月刊
1004-2903
11-2982/P
大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办公楼113号)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68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