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对沿江绍断裂带的江山和浦江两地区中生代镁铁质火山岩进行了Ar-Ar年代学、岩石学和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Ar-Ar年代学结果显示,江山玄武岩的形成年龄约为99Ma,为晚白垩世喷发产物;浦江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的喷发时间为111~112Ma,属于早白垩世.两区中生代镁铁质火山岩都为中钾钙碱性系列,根据其地球化学指标可划分为三组:第1组为江山OIB型玄武岩,在微量元素组成上无Nb-Ta亏损和Pb负异常,高εNd(t)和低(87Sr/86Sr)i比值,总体上显示出类似洋岛玄武岩的元素-同位素组成特征;第2组为高钛磷玄武岩,Nb-Ta弱负异常和明显Pb正异常,中等εNd(t)和(87Sr/86 Sr)i比值;第3组为低钛磷玄武岩,强烈Nb-Ta负异常和中等Pb正异常,低εNd(t)(-6.0~-3.7)和高(87Sr/86 Sr)i为特征.三组镁铁质火山岩相互之间缺乏分异演化关系,也不是同一母岩浆经历地壳混染作用的结果.对比三组镁铁质火山岩的La/Nb、Ba/Nb、Zr/Ba比值和Sr-Nd同位素模拟结果,我们认为江绍断裂带晚中生代玄武岩为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从早期(111 ~ 112Ma)到晚期(99Ma)镁铁质岩浆地幔源区软流圈组分的比例越来越多而岩石圈成份逐渐减少的趋势.考虑到该区晚中生代的盆岭构造格局与邻区郴州-临武断裂带同时期镁铁质岩浆的产出特点,华南地区在早白垩世晚期到晚白垩世期间发生了强烈的岩石圈伸展-减薄作用.
推荐文章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成因及构造地质背景
满洲里地区
中基性火山岩
构造环境
岩浆来源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以来火山岩与油气的关系
羌塘盆地
中生代
火山岩
包裹体
油气成因
时空分布
岩浆活动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研究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岩浆的形成与演化
满洲里-额尔古纳地区
东营凹陷中生代火山岩地球化学初步研究
东营凹陷
早白垩纪
火山岩
稀土元素
构造背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绍断裂带晚中生代镁铁质火山岩成因及其深部过程意义
来源期刊 岩石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 镁铁质火山岩 晚中生代 江绍断裂带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92-1906
页数 15页 分类号 P588.145|P597.3
字数 111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8654/1000-0569/2019.06.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蔚茗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61 2536 28.0 50.0
2 郭锋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49 1857 24.0 43.0
3 秦社彩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3 35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8)
共引文献  (1029)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2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1(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1992(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3(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4(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5(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6(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5)
1999(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5)
2000(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1(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2(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3(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4(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软流圈-岩石圈相互作用
地球化学
镁铁质火山岩
晚中生代
江绍断裂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岩石学报
月刊
1000-0569
11-1922/P
大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19号
8-33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8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495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