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种文化能否很好地适应新的社会结构、文化形式,以及人之生活新需求,关乎其生存,这又取决于人们对该文化的选择和利用。近年来,如何更好地“保护、传承、创新、利用”传统文化遗产,是遗产工作者和学者比较关注的话题。但遗产工作者和学者的观点并不完全统一,一些人主张原封不动地保护传承,一些人主张创新发展再利用。其实这两种观点并不矛盾,完全可以并行实施,在这一方面,南音界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他人借鉴。虽然南音界也有不同的意见,但不影响彼此并行不悖的和谐共处。
推荐文章
地方性知识与南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地方性知识
南音
文化资源
遗产
开发与利用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群众文化
社会功能
文化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音对现代社会和文化的调适——以南音新作《凤求凰》为例
来源期刊 中国艺术时空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文化形式 《凤求凰》 南音 现代社会 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再利用 社会结构
年,卷(期) 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50
页数 9页 分类号 G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林立策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文化形式
《凤求凰》
南音
现代社会
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再利用
社会结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艺术时空
双月刊
1674-9472
11-5874/J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惠新北里甲一号
82-108
201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7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4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