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2(VD2)对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DCAN)的疗效.方法 240例DCAN患者依据性别相同、年龄差小于5岁、病程差小于3年原则配对分为对照组(n=80)、小剂量组(n=80)及大剂量组(n=80).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注射0.9%氯化钠2 ml,小剂量组、大剂量组肌肉注射维生素D2(小剂量组7.5 mg,大剂量组15 mg),每2周1次,疗程1年.观察比较治疗有效率,治疗前、结束后及结束1年后25(OH) D3浓度、心率变异性(HRV)指标包括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每5分钟窦性心搏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相邻窦性心搏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全程相邻窦性心搏间期差值大于50 ms的心搏占总心搏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一般资料、心率变异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25(OH)D3及VD缺乏率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小剂量组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SDNN增加,SDANN减少,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结束时比较,PNN50及25(OH)D3水平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大剂量组治疗结束时及1年后,SDNN增加,SDANN减少,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治疗1年后与治疗结束时比较,SDNN、SDANN、RMSSD及PNN50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及治疗1年后,与对照组比较,小剂量组及大剂量组SDNN、SDANN、RMSSD及PNN50增加,25(OH)D3水平提高,VD缺乏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大剂量组变化更为明显,与小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在治疗结束时及治疗1年后,治疗有效率较小剂量组及对照组相比均有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2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DCAN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VD营养状况及心率变异性,且疗效与剂量相关,大剂量(15 mg)有更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