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花岗岩残积土中粗粒的几何形态特征对其工程力学性质有显著的影响,逐一精准定量表征土体中土颗粒的真实复杂形状一直是困扰此类土体本构模型及数值模型相关研究的主要难题之一.基于统计力学的方法从土颗粒看似杂乱无章无规律的几何特征中寻找统计规律,首先通过显微光学成像、 数字图像处理等方法获取4个粒组大量粗粒的最大投影轮廓,其次运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方法求得粗粒几何形态的归一化Fourier描述子Dn,随后根据幅度Cn和相位角 φn可精确重构颗粒轮廓,并且通过改变相位 φn还可实现具有相似形态特征颗粒轮廓的随机生成.在此基础之上分析粗粒几何形态的统计力学规律,定量表征华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中四个粒径区间粗粒的平均伸长率、 棱角度、 表面纹理等几何形态特征,最后分析讨论了花岗岩残积土中粗粒的Fourier描述子与粒径之间的关系,及其与冲积河砂、 滨海石英砂中粗粒几何形态参数的差别.根据对比结果发现:首先,无论是残积土还是冲积土,0.5~1.0 mm粗粒的D2最大,5~10 mm粗粒的D2-D8最小,说明粗粒粒径越大,颗粒的规则程度越高.其次,与冲积河砂、 海砂中的粗粒相比,花岗岩残积土中各粒径区间粗粒反映表面粗糙程度等细微观特征的Dn(n>8)值基本相近,与其未经历过长期的搬运作用有关.冲积河砂中粒径较大粗粒多为岩石碎屑,矿物组成以角闪石、 绿帘石为主,Dn(n>8)值较低,说明其在搬运过程中被磨圆,降低了表面粗糙程度,而0.5~1.0 mm粒组的Dn(n>8)值与花岗岩残积土各粒组的基本相同,表面粗糙程度都较高,这与二者粗粒中石英含量较高有关,说明石英颗粒在搬运过程中会发生断裂破坏从大颗粒破碎为小颗粒,但其表面不会被磨圆,而且土颗粒的几何形态特征受到了颗粒矿物组成的影响.最后还发现花岗岩残积土、 冲积河砂及海砂中粗颗粒轮廓的Dn与频率序列在双对数坐标log2 Dn-log2 n中均呈线性关系,并统计了不同种类土的模型参数从而实现对不同类型土中粗粒轮廓几何形态的定量化表征,为之后粗颗粒离散元建模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花岗岩残积土的分类研究
花岗岩残积土
混粒土
结构性
综合分类法
浅谈华南地区的建筑节能
华南地区
建筑节能
理论
方法
华南地区龙眼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
温度适宜度
气候变化
龙眼
华南地区
华南地区经济林果寒害研究进展
华南地区
经济林果
寒害
作用机理
寒害指数
寒害监测
风险评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南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粗颗粒定量化的形态表征
来源期刊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花岗岩残积土 粗颗粒 FFT Fourier描述子 形态特征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642.1
字数 77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71/j.cnki.acta.snus.2019.06.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澄博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42 521 14.0 22.0
2 高燕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8 290 11.0 16.0
3 刘锋涛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4 34 2.0 4.0
5 徐长文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6)
共引文献  (88)
参考文献  (2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3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6(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花岗岩残积土
粗颗粒
FFT
Fourier描述子
形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0529-6579
44-1241/N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46-1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17
总下载数(次)
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