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水热法和煅烧处理合成了金属有机框架/碳(MOF/carbon),并用作吸附剂吸附水溶液中的U(Ⅵ).研究了MOF/carbon在不同的pH、初始U(Ⅵ)浓度、反应时间下的吸附实验.结果表明:MOF/carbon对U(Ⅵ)的吸附能力远远高于单纯的MOF和碳,这主要归因于MOF/carbon丰富的表面吸附位点和MOF/carbon与U(Ⅵ)之间极强的静电吸引作用.基于Zeta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发现,表面络合和静电作用可以为MOF/carbon吸附U(Ⅵ)提供一个非常合理的解释.热力学实验表明,U(Ⅵ)的去除是一个自发和吸热过程.此外,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U(Ⅵ)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并且高效的过程.这一发现为废水中U(Ⅵ)的消除和环境修复提供了一种高效吸附剂.
推荐文章
GO/MOF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苯和乙醇性能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MOF-5)
氧化石墨烯(GO)
吸附
乙醇
壳聚糖复合材料对废水中汞离子的吸附
壳聚糖
复合材料
汞离子
吸附
铝氧化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性能的MOF/carbon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铀酰的吸附
来源期刊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MOF/carbon U(Ⅵ) 吸附 吸附机制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纳米材料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7-227
页数 11页 分类号 TL941.1
字数 712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38/hhx.2019.41.02.021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磊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8 80 5.0 8.0
2 陈长伦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2 5 1.0 2.0
3 律志民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7 杨世民 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8)
共引文献  (36)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6(1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8(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MOF/carbon
U(Ⅵ)
吸附
吸附机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双月刊
0253-9950
11-2045/TL
大16开
北京275信箱65分箱
82-162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7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55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