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对野外露头剖面、岩心、钻测井资料与区域地震大剖面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岩石地层划分中的段为研究单元,编制了四川盆地栖霞期—茅口期6张岩相古地理图,详细剖析了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时空演化,并系统讨论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总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古地理格局总体上表现为西南高、北东低,由西南向北东依次发育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陆棚相.岩相古地理环境受峨眉地幔柱、海平面升降变化综合作用的影响,其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和阶段性.栖霞期早期以开阔台地相为主,华蓥山—云阳、安边—宜宾—营昌一带发育深水陆棚;栖霞期晚期的海退作用造就了早期陆棚的萎缩和生屑滩的大面积发育.栖霞期,围绕深水陆棚的台地边缘高部位区域以及沿彭州—江油—广元地区是台缘滩大面积发育的区域.茅口期早期受峨眉地幔柱隆升而在外缘形成张性作用带和全球性海泛事件的双重影响,成为台棚分异的重要时期,发育多个深水陆棚;随后,因峨眉地幔柱持续、快速隆升及其诱发隐伏基底断裂的复活作用,海平面快速下降,早期陆棚持续萎缩,茅口期中-晚期成为了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围绕深水陆棚的台地边缘地形较高部位发育大量生屑滩,是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推荐文章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储层特征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白云岩
孔隙型储层
岩溶储层
勘探方向
热水沉积
热次盆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天然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白云岩
储集层
烃源岩
岩溶储层
气藏特征
天然气富集规律
勘探方向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栖霞组与茅口组烃源岩的差异性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栖霞组
茅口组
烃源岩
平面展布
有机质丰度
差异性
测井评价
生气强度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地层缺失量计算及成因探讨
四川盆地
中二叠世
茅口组
米兰科维奇旋回分析法
地层缺失量
定量计算
冰期
成因探讨
岩溶地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四川盆地中二叠世栖霞期—茅口期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地球动力学机制探讨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地球动力学 中二叠世 峨眉地幔柱 四川盆地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4-1134
页数 21页 分类号 P531|P534.46
字数 108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9.06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洪德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189 4081 31.0 55.0
2 侯明才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79 954 15.0 28.0
3 徐胜林 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 34 279 10.0 15.0
4 李大军 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4 25 2.0 4.0
6 郭海洋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2 1 1.0 1.0
9 庞崇友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西南物探研究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4)
共引文献  (481)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9(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5(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9(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1(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4(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相古地理
地球动力学
中二叠世
峨眉地幔柱
四川盆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