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利用生态过程中多重化学元素的平衡关系,揭示营养元素相互作用的变化规律,了解多重化学元素质量平衡及其对生态交互作用的影响.分析4种类型水曲柳人工林间树种叶片-凋落物-土壤以及同一水曲柳人工林不同组分间碳(C)、氮(N)、磷(P)的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为水曲柳人工林的混交树种选择、叶片-凋落物-土壤中的养分调节及水曲柳人工林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在东北林业大学森林培育实验站,以天然林带状皆伐后营造的29年生水曲柳纯林、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为对象,野外样地调查取样,室内测定叶片、凋落物、土壤的有机C、N、P含量,分析比较了4种类型水曲柳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的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碳氮、碳磷、氮磷质量比,即m(C)∶m(N),m(C)∶m(P),m(N)∶m(P),分别表示为C/N、C/P、N/P]特征.[结果]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叶片的N、P含量显著高于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中的N、P含量;水曲柳纯林凋落物的N、P含量显著高于3种混交林凋落物的N、P含量;4种林型土壤C、N、P含量差异显著,C以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土壤的为最高,N、P以水曲柳纯林土壤的为最高,C、N、P皆以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土壤的为最低;4种林型叶片到凋落物的C、N、P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18.98%、32.12%与21.95%;凋落物到土壤的C、N、P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81.37%、50.73%与3.49%;混交林叶片到土壤的C、N、P含量平均降低率分别为84.90%、66.55%与24.67%;红皮云杉和红松叶片的C/N、C/P显著高于水曲柳、长白落叶松叶片,N/P皆以长白落叶松、红皮云杉和红松显著低于水曲柳;凋落物C/N和C/P以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和红松水曲柳混交林显著高于水曲柳纯林和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N/P以水曲柳纯林高于3种混交林;土壤C/N和C/P皆以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型.C/N以凋落物最高,土壤最低;C/P和N/P以叶片最高,土壤最低.[结论]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促进树木生长和保护土壤角度综合考虑,相对于红松与红皮云杉,水曲柳与长白落叶松具有更好的养分利用效率与生长速度,长白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和水曲柳纯林林下土壤中的C、N、P含量也相对高于红皮云杉水曲柳混交林与红松水曲柳混交林.因此,对水曲柳人工林的混交树种应优先选择长白落叶松.基于水曲柳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的C、N、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在不同组分中的变化情况,应注意林下土壤N、P肥的补施.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不同森林类型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黄土丘陵区
人工林
天然次生林
养分含量
生态化学计量
不同林龄油茶人工林土壤-叶片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油茶林
人工林
林龄
养分限制
生态化学计量
水曲柳人工纯林与混交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比较
水曲柳
人工林
土壤营养元素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4种类型水曲柳人工林叶片-凋落物-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比较
来源期刊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曲柳人工林 叶片 凋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效率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8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8.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2006.201806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磊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11 156 4.0 11.0
2 王树力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41 284 10.0 15.0
3 郝玉琢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4 17 3.0 4.0
4 吴慧 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 5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01)
共引文献  (1066)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3(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4(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5(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6(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8(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9(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5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2(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6(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8(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曲柳人工林
叶片
凋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养分利用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0-2006
32-1161/S
大16开
南京市龙蟠路159号南京林业大学
28-16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99
总下载数(次)
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