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私以为,艺术是一种个人的行为。作品从萌生、发芽到成熟,都需要艺术家个人的力量。哪怕是一种群众性的、集体性的艺术,那也需要艺术家长时间的孵化,才能将其完整地奉上。任何一个优秀的文艺工作者,都走过孤独的、漫长的黑色夜路。正如《杂音》的开始,李苏所说,作为一个中国工厂女工,怎么会说一口流利的英文呢?不谈后面的解释,我觉得,这句话可以是一部厚书的引子。当年我们一起建造巴别塔,上帝却混乱了我们的语言,导致我们到现在都够不上天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为什么要听得懂我说话——《杂音》剧评
来源期刊 戏剧与影视评论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集体性
年,卷(期) 2019,(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113
页数 4页 分类号 J8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庞羽 南京大学文学院 1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集体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戏剧与影视评论
双月刊
2095-8617
10-1338/J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天宁寺前街2号国家音乐产业基
80-589
201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0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