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部脊髓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切口痛大鼠镇痛作用的抗炎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扶突组和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1只.采用颈部甲状腺区域切口复制切口痛模型,电针组分别在手术时,术后20、44 h时电针"扶突"或"足三里"-"阳陵泉"治疗,30 min/次.采用甩尾测痛仪测定大鼠颈部甲状腺区域热痛阈值,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颈部脊髓背角TNF-α、IL-10表达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观察TNF-α、IL-10、IL-4、IL-4R mRNA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时点颈部切口区域痛阈值降低(P<0.05).术后24 h,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组颈部切口区域痛阈值明显升高(P<0.05).术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NF-α(主要表达在星形胶质细胞上)、IL-10的表达升高(P<0.05),IL-4R mRNA的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组TNF-α、IL-10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IL-4和IL-4R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TNF-αmRNA、IL-10 mRNA、IL-10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扶突"穴对颈部切口痛的镇痛效应,可能与抑制颈部脊髓中TNF-α、促进IL-4/IL-4R的表达有关,并且电针"扶突"镇痛效应优于"足三里"-"阳陵泉".
推荐文章
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大鼠
脊髓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阶段性特异性胚胎抗原-1(SSEA-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电针
电针对足底切口痛大鼠下丘脑及脊髓β-内啡肽的影响
电针镇痛
足底切口痛
β-内啡肽
下丘脑
5-羟色胺
中缝背核
脊髓
电针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段背根节内卫星胶质细胞活动的影响
切口痛
针刺镇痛
颈背根神经节
卫星胶质细胞
促炎细胞因子
针刺完骨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管性痴呆(VD)
海马
细胞因子
针刺
完骨穴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β(IL-1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部脊髓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来源期刊 针刺研究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电针 切口痛 脊髓背角 炎性细胞因子
年,卷(期) 2019,(10) 所属期刊栏目 机制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03-708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702/j.1000-0607.19035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荣培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92 776 17.0 24.0
2 王俊英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27 360 12.0 18.0
3 刘俊岭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59 786 16.0 26.0
4 张金铃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18 171 6.0 13.0
5 高永辉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35 441 13.0 19.0
6 乔丽娜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15 145 9.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6)
共引文献  (92)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0(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4(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5(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6(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7(2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8(11)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电针
切口痛
脊髓背角
炎性细胞因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针刺研究
月刊
1000-0607
11-2274/R
大16开
北京市东直门内南小街16号
82-17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4535
期刊文献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