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借助2001年在陇中旱农区建立的不同耕作措施长期定位试验,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传统耕作 (T) 与3种保护性耕作 (免耕 (NT) 、传统耕作+秸秆还田 (TS) 和免耕+秸秆覆盖 (NTS)) 对麦豆轮作体系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及细菌群落结构影响.结果表明:1) 相对于传统耕作, 秸秆还田显著增加0~10 cm、10~30 cm土壤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 其中NTS处理0~10 cm、10~30 cm土层有机碳、全氮、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氮含量较传统耕作分别提高28.27%、114.16%、13.51%、49.14%和39.86%、98.05%、10.78%、40.72%.2) 酸杆菌门 (26.42%) 、变形菌门 (19.86%) 和放线菌门 (19.44%) 为陇中旱农区麦豆轮作系统土壤细菌的主要优势种群, NTS处理下酸杆菌门、放线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较传统耕作显著提高35.11%、33.77%和30.17%.3) 与传统耕作相比, 保护性耕作提高了0~30cm土层土壤细菌的Observedspecies指数、Chao指数、香农指数、辛普森指数, 以NTS处理提高最为显著.因此, 在陇中旱农区推广以免耕秸秆覆盖为主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增加土壤碳氮固存、提高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和土壤的生物活性,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荐文章
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生态特征的影响
耕作措施
真菌
群落结构
生态特征
短期不同耕作方式对水稻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水稻
粉垄栽培
旋耕
免耕
土壤细菌
群落结构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氮肥运筹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施氮量
施氮时期
玉米
光合特性
产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耕作措施对陇中旱农区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细菌群落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7-216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54
字数 517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42)
共引文献  (616)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49)
二级引证文献  (4)
195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5(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3(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4(2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5(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6(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7(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8(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23)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耕作措施
秸秆还田
长期定位试验
土壤细菌群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