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病因复杂的色素代谢性疾病.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肝、脾、肾三脏及气血与黄褐斑的发病及治疗有着至关影响;现代医学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酪氨酸活性升高,黑素细胞及黑素体生成增多等相关.临床中本病易诊难治,中西医对黄褐斑的认识及治疗各有见谛.中医学将黄褐斑通过辨证论治进行口服中药及中医特色外治以及情志调节,临床取得较好的疗效,且不良反应较低;现代医学常用药物以及光点先进技术等治疗本病,起效较快,但易出现反复;现总结最近治疗进展,将中西医有效结合,各取所长,力求取得更加满意疗效.
推荐文章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
色素沉着
色素异常
治疗进展
黄褐斑的中西医治疗效果分析
黄褐斑
中西医联合治疗
黄褐斑中医治疗进展
黄褐斑
中医治疗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褐斑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来源期刊 皮肤病与性病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激光治疗 中西医治疗 疗效 综述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3-666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51.05|R758.74+2
字数 397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2-1310.2019.05.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8)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4(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15(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2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7(18)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激光治疗
中西医治疗
疗效
综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皮肤病与性病
双月刊
1002-1310
53-1082/R
大16开
昆明市环城南路双龙新村243号
64-64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7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19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