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评价氨基葡萄糖对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取6~8周龄雌性Balb/c小鼠40只(40眼),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过敏性结膜炎组、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8只.从造模开始第0天和第7天,将100 μg卵清蛋白与200 μL氢氧化铝佐剂按照体积比1∶2的比例完全混合,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用混合液进行腹腔注射;第15~18天,给予250 μg的卵清蛋白滴眼激发.空白对照组在致敏和激发阶段均用等量生理盐水替代.于造模开始后第15 ~18天,每次滴眼激发后30 min,开始进行药物干预治疗连续4d.末次激发后30 min内,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眼部临床症状.用100 g·L-1水合氯醛麻醉后,眼球取血,提取血清用于ELISA检测;取下小鼠结膜用于制作病理切片并进行HE染色;无菌条件下取小鼠脾脏,分离脾细胞进行培养,检测上清液中炎症因子含量.结果 末次激发后30 min,观察小鼠临床症状.空白对照组无明显的过敏症状.过敏性结膜炎组小鼠出现明显的过敏症状,眼睑严重充血水肿,睁眼困难,结膜严重充血、水肿,流泪不止,眼部分泌物较多.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和地塞米松治疗组小鼠均能观察到较轻的眼睑肿胀、结膜少量充血水肿、流泪和少量眼部分泌物.高倍镜下5组小鼠结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嗜酸性粒细胞数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与氨基葡萄糖滴眼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过敏性结膜炎组嗜酸性粒细胞数均高于其他组.各组小鼠血清IgE含量,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过敏性结膜炎组血清IgE含量高于其他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血清IgE含量低于地塞米松治疗组,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小鼠脾细胞培养液上清液中的IL-4、IL-5和IFN-γ的表达水平,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各组间两两比较,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上清液IL-5水平与地塞米松治疗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地塞米松治疗组及过敏性结膜炎组IFN-γ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过敏性结膜炎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氨基葡萄糖滴眼组IL-4、IL-5表达水平均高于氨基葡萄糖腹腔注射组;空白对照组IFN-γ表达水平均高于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氨基葡萄糖全身及局部用药均能改善小鼠实验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症状,减轻嗜酸性粒细胞聚集,降低血清中IgE含量,局部治疗优于地塞米松治疗,全身用药在降低血清IgE含量方面优于局部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