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选取1980-2015年中国632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从中筛选出江淮地区7次强降水事件,运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EOF分析)和合成、相关方法分析了强降水的空间分布及其对应的环流特征.结果 表明:在第一模态场(方差贡献率为22.4%)中,该地区南北部降水量呈反相关关系,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形态从北到南为“-+-”的交替分布形态.在第二模态场(方差贡献率为17.8%)中,江淮地区东南部与中西部地区的降水量呈现反相关关系,中国东部地区的降水形态从北到南为“-+”的偶极分布形态.500 hPa平均高度场上,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北地区为两槽一脊型;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500 hPa高度的相关场上,东北地区西部及内蒙古东部的等高线分布与江淮地区降水有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850 hPa高度,江淮地区主要为南风;相关场上,东北地区南部到华北地区的(→v)风场与江淮地区降水之间有较明显的负相关.表明当中纬度地区巴尔喀什湖及东北地区的槽加强时,华北地区北风与江淮地区南风会合,冷暖空气交汇于江淮,降水较多,呈第一模态降水的分布型.
推荐文章
夏季河套地区北部极端降水事件统计分析
夏季
河套地区北部
极端降水事件
统计分析
景德镇市短时强降水的特征与统计分析
强降水
气候特点
气象要素特征
江淮流域夏季强降水事件的主导模态
变化模态
强降水
江淮流域
夏季
贵州近50a来夏季不同等级强降水事件特征研究
强降水事件
百分位法
气候特征
贵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江淮地区夏季强降水事件的统计分析
来源期刊 高原气象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夏季强降水 EOF分析 天气分析 气象灾害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6-142
页数 7页 分类号 P458.121.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522/j.issn.1000-0534.2018.0006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谭桂容 32 376 11.0 19.0
2 惠小英 16 412 9.0 16.0
3 范艺媛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8)
共引文献  (1085)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1)
16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4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6(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3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3(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4(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5(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6(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7(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8(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2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江淮地区
夏季强降水
EOF分析
天气分析
气象灾害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原气象
双月刊
1000-0534
62-1061/P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东岗西路322号
54-43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7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754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