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调控还原氧化石墨烯能级带隙结构,采用控制氧化和控制还原的实验策略制备了一系列还原氧化石墨烯样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技术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光谱对具有不同离域晶态碳结构的氧化石墨烯样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氧化条件可调节氧化石墨烯结构中离域sp2晶态碳纳米岛和sp2杂化碳组态的尺寸和数量.氧化石墨烯的能级带隙从4.16~5.44 eV可调.随乙醇溶剂热还原条件变化,氧化石墨烯结构中sp2碳纳米岛和碳组态彼此交联形成结构各异的芳香性C=C键结构.这种实验策略实现了氧化石墨烯结构中能级带隙的调节控制,并为制备能带结构可控的石墨烯基复合材料奠定了基础.
推荐文章
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及表征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可控还原
氧化石墨烯还原方法的研究进展
氧化石墨烯
还原
方法
研究进展
氧化石墨烯的化学还原方法与机理研究进展
石墨烯
氧化石墨烯
化学还原
还原机理
基于氢碘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分析
Hummers法
乙酸氢碘酸
氧化石墨烯
电化学还原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离域晶态碳调控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电子吸收光谱研究
来源期刊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电子吸收光谱 离域晶态碳 碳纳米岛 碳组态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化学化工与环境科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5-52
页数 8页 分类号 O657.32
字数 64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24/j.2095-008x.2019.0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解丽萍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 16 45 4.0 5.0
2 宋微娜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 16 41 3.0 5.0
3 董永利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 20 77 5.0 8.0
4 赵富全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 4 3 1.0 1.0
5 冯晓彤 黑龙江科技大学环境与化工学院 6 39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5)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18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5(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石墨烯
电子吸收光谱
离域晶态碳
碳纳米岛
碳组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黑龙江大学工程学报
季刊
2095-008X
23-1566/T
16开
哈尔滨市学府路74号
197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04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