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劈裂者23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吲哚菁绿染色后剥除黄斑区内界膜2~3 PD.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术前与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眼轴长度、黄斑区视网膜劈裂的最高值(MxFT)、b波振幅及黄斑区最小及最大视网膜厚度,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23例(30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6个月,3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6).术后6个月患眼眼轴长度明显短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33).与术前MxFT相比,术后6个月MxFT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6眼(20.0%)基本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患眼b波振幅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40),其中24眼(80.0%)较术前显著提高,三维地形图中央峰逐步恢复,位于旁中心凹区域的不规则低反应区变少或消失.与术前相比,术后6个月黄斑中心区最小、最大视网膜厚度均明显减小(均为P<0.05).末次随访时,VFQ-25评分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21).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可显著提高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视力及改善视物变形.
推荐文章
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内界膜剥除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疗效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除术
近视
黄斑
内界膜剥除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劈裂患者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应用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3-345,34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4.1
字数 326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莉菲 10 25 3.0 4.0
2 闫忠阳 5 9 2.0 2.0
3 李雅琳 9 4 1.0 2.0
4 李成泉 6 9 2.0 2.0
5 杨娜 2 3 1.0 1.0
6 冬敏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1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