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是以获取特定地层信息为目标的数据采集方式,它直接决定着核磁共振谱仪对不同类型储层的适应性以及获取原始数据的可信度.本文从观测模式的组成元素以及工作机理出发,采用C#语言开发了一套具有可视化功能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设计软件,该软件支持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以及核磁共振岩心分析仪的观测模式设计,同时提供了三种采集参数编辑方式、观测模式优化机制以及图形化显示等功能,实现了观测模式的灵活调整,解决了当前主流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中存在的采集参数固定、不宜灵活调整从而导致所采集的原始数据信噪比低下、储层中流体弛豫特性加载不完全等问题.此外,软件还提供了观测模式的采集参数信息以及采集时序信息的输出功能等.
推荐文章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核磁共振测井
二维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内部磁场梯度
顺磁物质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
测井解释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弛豫时间
储层评价
储层流体性质
长庆油田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在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藏的应用
核磁共振测井
二维核磁共振
弛豫时间
致密气
流体性质
MRIL-P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观测模式分析
核磁共振测井
纵向弛豫
横向弛豫
观测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C#的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观测模式设计软件的开发
来源期刊 波谱学杂志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观测模式设计 图形化显示 软件开发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O482.53|P631.8
字数 569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38/cjmr2018267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0)
共引文献  (232)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维核磁共振测井
观测模式设计
图形化显示
软件开发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波谱学杂志
季刊
1000-4556
42-1180/O4
16开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武汉71010号信箱)
38-313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08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