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水土保持       
摘要:
以灵山亚高山草甸植被保护为目的,按照“源头修复—中段防治—末端控制”的思想,采取传统工程、土壤生物工程、植物措施相结合的方式,对灵山高山地区侵蚀沟道进行治理,建立起一套较为完整的亚高山草甸侵蚀沟道近自然修复体系,研究了其水土保持效果和人工促进下草甸群落恢复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能有效控制侵蚀沟道溯源侵蚀发展速率,减弱横向和纵向扩张规模,2016年研究区土壤侵蚀模数为647t/(km2·a),与治理前相比降低了71.8%,达到了北京市水土流失控制要求.经过3年的治理,侵蚀沟道内物种数量呈上升趋势,由2014年的19种增加到了2016年的27种,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促进了侵蚀沟道内植被数量的恢复,2015年开始植物群落结构逐渐清晰,并朝着正向演替的方向发展.
推荐文章
北京市侵蚀沟道普查方法及结果分析
侵蚀沟
普查
信息提取
DTGIS
北京市灵山亚高山草甸植被群落特征
多样性指数
生态位宽度
亚高山草甸
北京市近40年城市热岛效应研究
热岛效应
高温日数
年际变化
北京市密云区典型泥石流侵蚀过程分析
泥石流
降雨
水流强度
侵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北京市灵山侵蚀沟道治理与近自然修复效果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水土保持 学科
关键词 亚高山草甸 灵山 侵蚀沟治理 近自然修复 植被组成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试验与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2-45
页数 4页 分类号 S157.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941.2019.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方莹 15 13 2.0 3.0
2 巩潇 5 8 2.0 2.0
3 李璐 4 1 1.0 1.0
4 倪栋 6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7)
共引文献  (5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亚高山草甸
灵山
侵蚀沟治理
近自然修复
植被组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土保持
月刊
1000-0941
41-1144/TV
大16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11号
1980-08-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6749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118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