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原油携水流动的方式将管道内部积水携出可以有效解决管道内部的积水引发管道腐蚀穿孔的问题.基于原油携水流动的动力学过程和界面形态,建立了原油携水流动模型,采用基于VOF模型的Inter-Foam求解器求解油水界面的动力学方程,对比验证了相同条件下的实验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原油流速和壁面润湿性对原油携水能力的影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使用OpenFOAM对原油携水流动进行模拟分析的方法切实可行,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相比具有较好的吻合性.随着原油流速的增加,原油的携水能力增加,管道内的积水更易被原油携带出管道底部,而原油临界流速的大小取决于管道壁面的润湿性;随着管道壁面的润湿程度的降低,积水有聚集为水团的趋势,并且原油的携水能力增加;当原油流速大于临界流速时,原油的携水能力取决于壁面的润湿程度(即接触角θ的大小),当接触角θ=30°时,水以连续波状薄膜的形式存在;当接触角θ =60°时,薄膜破裂形成分散的水团,这些水团零散地分布于倾斜管壁上,并在剪切力的作用下不断向上移动;当接触角θ≥90°时,积水逐渐在倾斜管段上聚集为一团.
推荐文章
壁面润湿性对微通道内Taylor流动特性的影响
数值模拟
气液两相流
微通道
Taylor气泡
接触角
壁面润湿性对微细通道内R141b流动沸腾不稳定性的影响
微细通道
润湿性
不稳定性
Hurst指数
壁面性质对蛇形微通道流动特性的影响
蛇形微通道
气液两相流
数值模拟
微流体学
直流电场对岩心润湿性的影响研究
润湿性
Amott法
电场
A-H指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壁面润湿性对原油携水流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来源期刊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壁面润湿性 界面形态 携水流动 数值模拟 积水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田开发与开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5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832
字数 20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064X.2019.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旭 72 341 8.0 17.0
2 代文 2 0 0.0 0.0
3 王家卫 1 0 0.0 0.0
4 章友洪 1 0 0.0 0.0
5 梁敏 7 4 1.0 2.0
6 彭素芹 4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12)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壁面润湿性
界面形态
携水流动
数值模拟
积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673-064X
61-1435/TE
大16开
西安市南郊电子二路18号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296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