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创伤研究源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创伤理论。以南迪、法农、斯皮瓦克和霍米·巴巴为代表的后殖民学者将创伤研究拓展到后殖民研究领域。后殖民创伤研究探讨殖民主义、种族主义给白人施暴者和印度受害者带来的双重种族创伤。后殖民创伤研究超越了欧洲白人主导的创伤研究,也将个体创伤延展到了种族创伤和文化创伤的层面。本文从身体创伤、历史文化创伤、创伤的讲述与治愈三个维度来梳理贾布瓦拉晚期印度小说中印度人和客居印度的西方人所经历的双重后殖民创伤。
推荐文章
印度民族道路之探索——《午夜的孩子》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
《东方学》
权力话语
多元文化主义
混杂性
对《万事通先生》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后殖民主义
《万事通先生》
文化霸权
文化杂交性
后殖民文学话语特征
后殖民文学
历史
身份
语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鲁丝·普罗厄·贾布瓦拉晚期印度小说后殖民创伤研究
来源期刊 外国语言与文化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种族差异 文化差异 后殖民创伤
年,卷(期) wgyyywh_2019,(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78
页数 14页 分类号 I561.074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然 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种族差异
文化差异
后殖民创伤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语言与文化
季刊
2096-4366
43-1536/H
16开
湖南长沙岳麓区麓山路36号
42-380
201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31
总下载数(次)
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