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1970年前后短短几年,法国思想界涌现出一批关于斯宾诺莎的研究专著:德勒兹的《斯宾诺莎与表现问题》(1968)和《斯宾诺莎的实践哲学》(1970),马夏 尔· 戈胡(Martial Guéroult)的《斯宾诺 莎· 第一卷·神》(1968),伯纳德·鲁塞(Bernard Rousset)的《伦理学的最终角度和斯宾诺莎主义的自洽问题》(1968),亚历山大·玛瑟隆(Alexandre Matheron)的《斯宾诺莎作品中的个人和集体》(1969)等,甚至连20世纪早期维克多·德尔博斯(Victor Delbos)和莱昂·布瑞斯维克(Léon Brunschvicg)的斯宾诺莎著作也在这一时期再版。此外,斯宾诺莎的名字还回荡在阿尔都塞、利科、拉康等哲学家的课堂上。投身于斯宾诺莎复兴热潮的哲学家们有各自的角度和目的,他们或者是借助斯宾诺莎突破存在主义的哲学框架,或者是由此批判黑格尔对斯宾诺莎的误读,进而抵抗持续良久的黑格尔主义,但这些不同的路径之间则发生着共振,都指向包含在斯宾诺莎文本之中思想的异端。
推荐文章
法国、德国、荷兰卫生技术评估发展历程及思考
卫生技术评估
卫生政策
决策工具
法国
德国
荷兰
浅析德国经典大学理念在近代中国的传入与影响
德国经典大学
大学理念
近代中国
蔡元培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德国理念论和法国后结构理论中的斯宾诺莎
来源期刊 中国哲学年鉴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斯宾诺莎 黑格尔主义 德国理念论 阿尔都塞 德勒兹 维克多 研究专著 伯纳德
年,卷(期) 2019,(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8-361
页数 4页 分类号 B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科林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 15 18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斯宾诺莎
黑格尔主义
德国理念论
阿尔都塞
德勒兹
维克多
研究专著
伯纳德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哲学年鉴
年刊
1004-3462
11-2935/B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出版文献量(篇)
2793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