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合肥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以来历史观测资料(1952~2016年)及2004~2016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和高空观测资料,分析了合肥霾日及相关气象要素特征;并结合2004~2016年合肥空气质量数据,对合肥市霾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初步得到了霾日和霾日能见度的预报方程;最后利用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空气质量资料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 表明:合肥出现的霾以轻微霾和轻度霾为主;全市霾日逐月分布不均,其中1月和12月最多.霾的生消有比较明显的日变化,霾出现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每日的11:00~20:00.霾出现的有利气象条件是:风速≤3 m/s,地面主导风向为偏东风到偏南风,有负变压,正变温,相对湿度在50~70%之间.低能见度的霾需要相对较高的相对湿度和负变压.建立的霾日及霾日能见度方程预报准确度较高,可以为合肥市霾的预报预警提供一定参考.
推荐文章
合肥市雾日气象条件分析
气象条件
后向轨迹
聚类分析
开平市雾日气象要素特征与预报初探
天气学
统计特征
开平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合肥市霾日气象要素特征分析及预报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能见度 气象要素 预报
年,卷(期) 2019,(6)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光学监测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9-43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P42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3-6141.2019.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平 3 31 2.0 3.0
2 翟振芳 5 18 2.0 4.0
3 魏春璇 3 23 2.0 3.0
4 黄鹤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3)
共引文献  (513)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能见度
气象要素
预报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与环境光学学报
双月刊
1673-6141
34-1298/O4
大16开
合肥市1125信箱
26-145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16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