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辐射防护       
摘要:
为获取核设施放射性气载流出物单点连续监测取样位置,提出基于随机轨道模型(DRW)的气-固多相湍流耦合方法求解代表性取样区域.借助k-epsilon湍流模型模拟连续相,并引入离散颗粒模型(DPM)模拟离散相,建立基于DRW模型的排风管道内流道气-固多相湍流耦合计算模型,计算了核设施气载流出物在管道内流道流场分布规律,分析了内流道流体气旋角、气流速度、示踪气体浓度、气溶胶粒子浓度与管道高度间的关联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截面高度的增加,气旋角、气流速度变异系数(COV)、示踪气体浓度COV及示踪气体浓度最大值与平均值的偏差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气溶胶粒子浓度COV在截面6与截面8满足取样代表性要求;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可快速地确定出代表性取样位置,为气载流出物单点取样现场试验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推荐文章
基于CFD方法的核设施气载流出物取样代表性研究
计算流体力学
取样位置
气载流出物
取样代表性
核设施烟囱气态流出物取样代表性验证的技术要求研究
取样代表性
气态流出物
混合均匀性
性能试验
沉积损失
核电厂放射性液态流出物总γ放射性浓度控制值估算
核电厂
放射性液态流出物
监测
总γ浓度控制值
基于CFD方法的核设施气载流出物取样代表性研究
计算流体力学
取样位置
气载流出物
取样代表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射性气载流出物取样代表性分析
来源期刊 辐射防护 学科
关键词 核设施 气载流出物 单点取样 取样代表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辐射防护监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2-378
页数 7页 分类号 TL7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时蓉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15 70 4.0 8.0
2 何泽银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17 14 2.0 3.0
3 孙世政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13 6 1.0 2.0
4 杨川 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5 7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
共引文献  (14)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核设施
气载流出物
单点取样
取样代表性
计算流体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辐射防护
双月刊
1000-8187
14-1143/TL
大16开
197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1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799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