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明确秸秆还田条件下水稻生产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为实现水稻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S)和秸秆不还田(S0);副区为氮肥运筹处理,在总施纯氮量为200 kg/hm2下,设置基肥、分蘖肥、穗肥质量比分别为7:2:1(N1)、6:3:1(N2)、5:3:2(N3)、4:3:3(N4)4种氮肥运筹比例,以不施氮肥为对照(CK),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秸秆还田结合适宜的氮肥运筹能够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随着基肥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水稻产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下水稻每穗粒数显著提高,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提高水稻产量,且其产量最高比秸秆不还田条件下产量最高的N3处理高7.50%.在同一氮肥运筹模式下,秸秆还田处理水稻分蘖至拔节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低于不还田处理,拔节至抽穗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不还田处理,而在抽穗至成熟阶段,只有高基肥处理(N1、N2)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高于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基肥占总施氮质量比例的降低,拔节至抽穗、抽穗至成熟阶段的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水稻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最高.秸秆还田处理的平均氮素积累总量高于秸秆不还田处理.在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氮肥运筹间表现为随着基肥所占总施氮量比例的降低,氮肥利用效率呈逐渐降低趋势,N1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偏生产力最高.[结论]在秸秆还田为8.0 t/hm2条件下,氮肥运筹以基肥、蘖肥、穗肥质量比为7:2:1时能够有效增加各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提高氮肥利用率及水稻产量,为最佳氮肥运筹比例.
推荐文章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机插粳稻产量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机插粳稻
产量
氮素吸收
氮肥利用率
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
秸秆还田
氮肥管理
水稻品质
水稻产量
秸秆全量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机插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秸秆全量还田
氮肥运筹
优质食味水稻
产量
稻米品质
不同轮作模式下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杂交籼稻产量及米质的影响
杂交籼稻
轮作模式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产量
米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灌溉排水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氮素利用率 产量 群体干物质量
年,卷(期) 2019,(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9-36
页数 8页 分类号 S511
字数 70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522/j.cnki.ggps.20191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邵玺文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54 819 14.0 28.0
2 耿艳秋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30 93 6.0 8.0
3 金峰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18 35 4.0 5.0
4 郭丽颖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7 22 3.0 4.0
5 刘丽新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3 5 2.0 2.0
6 孙琪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2 1.0 1.0
7 郑浣彤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 2 1.0 1.0
8 范洪霞 1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25)
共引文献  (1426)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6(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7(4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9)
200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0(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2(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13(2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4(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5(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6(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7(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稻
秸秆还田
氮肥运筹
氮素利用率
产量
群体干物质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灌溉排水学报
月刊
1672-3317
41-1337/S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宏力大道东380号
36-6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985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