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伸展构造是大陆岩石圈减薄破坏在上部浅层的一种重要表现.其中,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为中国东部以及邻区晚中生代地壳伸展变形的显著构造变形样式,是研究区域岩石圈浅层构造变形与深部减薄过程关系的重要窗口.结合相关的几何学、运动学、年代学等资料的综述分析,本文对中国东部及邻区低角度伸展拆离构造时空展布、运动学极性、应变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在空间展布上,这些伸展拆离构造在东亚大陆的分布不均一,指示岩石圈的不均匀伸展减薄作用.在形成时代上,伸展拆离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时代区间:140–125 Ma为伸展拆离构造在中下地壳初始形成期,在水平伸展作用主导下,以简单剪切为主;125–110 Ma为伸展拆离构造快速隆升剥露期,在垂向挤压的主导下,以纯剪切为主.相关的几何学和运动学标志表明这些伸展构造总体具有在NW–SE方向上单向低角度伸展拆离运动学特征,反映它们总体受NW–SE向伸展应力场作用控制.以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度带为界,东、西两侧区域伸展活动均具有从NW向SE传播的趋势,且这种趋势西部较东部明显,表现为不同的动力学背景特征.东部主要受到古太平洋板块后撤影响,而西部可能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之后,增厚地壳发生重力崩塌而引发区域大规模伸展活动以及同时发生的秦岭—大别构造带陆内造山后应力伸展的联合作用相关.
推荐文章
中国北东部及邻区中生代火山岩成因分析
中生代火山岩
地幔热柱
中国北东部
东海到南海晚中生代岩浆弧及陆缘汇聚体制综述
岩浆弧
汇聚大陆边缘
晚中生代
东海到南海
广东梅县地区晚中生代伸展构造特征
广东梅县
晚中生代
伸展构造
莲花山断裂
对中国东部中生代动力学机制的新认识
中侏罗世以来
动力挤压
软流圈物质上涌
远程力效应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东部及邻区晚中生代伸展拆离构造 ——综述与新认识
来源期刊 地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东亚大陆 伸展拆离构造 重力梯度带 应变机制 岩石圈减薄 古太平洋板块
年,卷(期) 2019,(4) 所属期刊栏目 中新生代陆内变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1-544
页数 34页 分类号 P548|P553
字数 1826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75/cagsb.2019.0123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施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64 1910 21.0 42.0
3 侯贵廷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57 1577 20.0 39.0
4 杨谦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2 33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977)
共引文献  (2493)
参考文献  (20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6)
二级引证文献  (1)
18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27(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2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5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6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7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7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8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85(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87(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5)
1988(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1989(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8)
199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199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1)
1992(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8)
1993(76)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2)
1994(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3)
19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0)
1996(10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8)
1997(12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18)
1998(160)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49)
1999(20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00)
2000(17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74)
2001(18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85)
2002(300)
  • 参考文献(15)
  • 二级参考文献(285)
2003(28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78)
2004(313)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301)
2005(255)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46)
2006(223)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14)
2007(257)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245)
2008(221)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211)
2009(173)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162)
2010(121)
  • 参考文献(12)
  • 二级参考文献(109)
2011(129)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116)
2012(92)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82)
2013(63)
  • 参考文献(11)
  • 二级参考文献(52)
2014(24)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6(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亚大陆
伸展拆离构造
重力梯度带
应变机制
岩石圈减薄
古太平洋板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学报
双月刊
1006-3021
11-3474/P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
82-53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13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93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