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合理判别降雨径流的初期冲刷效应,并研究初期冲刷效应的冲刷强度和影响因素,对城市雨洪管理和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提出污染物初期冲刷率(MFF30)(当产生前30%的地表径流时,累积污染负荷比例与累积径流比例的比值)的5级分类标准.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量级的降雨事件中不同特征子汇水小区的地表径流及其水质,分析影响TSS、COD和TN这3种污染物冲刷强度的降雨和下垫面因素.结果 表明,MFF30的5级分类标准可用于准确地定量判别和比较初期冲刷效应.在其他降雨或下垫面条件近似的情况下,前期干燥天数、雨强的动态变化、子汇水小区的漫流宽度和坡度,和交通流量对初期冲刷效应有很大影响.
推荐文章
沈阳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降雨径流
初期冲刷
非点源污染
沈阳市
城市区域降雨径流季节性初期冲刷效应研究
季节性初期冲刷
降雨径流
面源污染
海绵城市
广州市典型社区单元面源污染初期冲刷效应
面源污染
初期冲刷效应
无量纲累积曲线
初期冲刷系数
质量初期冲刷强度指数
深圳市道路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及初期弃流量分析
道路径流
初期冲刷
M(V)曲线
污染负荷
弃流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MFF30方法的城市降雨径流初期冲刷效应
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表径流水质 前期干燥天数 雨强动态变化 下垫面类型 下垫面地表特征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环境科学与地理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0-662
页数 13页 分类号 TU992
字数 803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23/j.issn.2095-6134.2019.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琪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46 938 18.0 30.0
2 王昕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4 201 8.0 14.0
3 景永才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5 46 2.0 5.0
4 罗英杰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
共引文献  (84)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表径流水质
前期干燥天数
雨强动态变化
下垫面类型
下垫面地表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双月刊
2095-6134
10-1131/N
大16开
北京玉泉路19号(甲)
82-583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47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52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