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探究黑土团聚体内土壤有机碳(SOC)的"分馏"特征,揭示不同植被覆盖下土壤团聚体的固碳机制,该文以中国科学院海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综合研究站内不同植被覆盖(草地、农田和裸地)长期定位实验的土样为研究对象,利用团聚体湿筛分组、有机碳物理和化学分组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黑土团聚体及其内部的碳密度和腐殖质组分的碳分配特征.研究发现,黑土经过不同植被覆盖31年后,长期草地覆盖使土壤表层SOC、全氮(TN)含量显著增加,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SOC含量减少,且在裸地显著降低.3种处理中,2-0.25 mm(含2 mm,下同)粒级团聚体均为优粒级.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顺序为草地>农田>裸地.草地覆盖使土壤大团聚体的比例和有机碳库增加,微团聚体和粉黏粒所占比例和碳库均减少,说明草地覆盖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形成,土壤固碳能力显著增强.而农田和裸地因外源碳投入少,有机碳含量均是微团聚体>大团聚体>粉黏粒,SOC主要分布在微团聚体中.不同植被覆盖处理对土壤团聚体内密度组分和腐殖质各组分碳的富集"分馏"作用很明显,与农田和裸地相比,长期草地植被覆盖处理>2 mm和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轻组碳含量富集的较多,2-0.25 mm粒级团聚体中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的碳富集均最高,而农田和裸地促进了微团聚体内腐殖质碳的富集.草地覆盖显著增加了大团聚体内活性有机碳组分,来源于植物的碳首先进入到大粒径的团聚体中,使土壤团聚结构显著改善,农田和无植被覆盖的裸地土壤中轻组碳含量显著降低,团聚体内有机碳以重组碳和胡敏素为主,稳定化程度更高.
推荐文章
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黑土
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
植被覆盖
长期施肥
不同植被覆盖与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
黑土
植被覆盖
施肥管理
活性有机碳
碳库管理指数
不同植被覆盖对养分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分布特征的影响
亚热带土壤
土壤结构
有机碳
全氮
交换性阳离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对黑土团聚体内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来源期刊 植物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植被覆盖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密度组分 腐殖酸
年,卷(期) 2019,(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4-63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7521/cjpe.2019.002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韩晓增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91 4614 39.0 57.0
2 李娜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7 2106 25.0 37.0
3 尤孟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9 108 6.0 9.0
4 张一鹤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1 1 1.0 1.0
5 郝翔翔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9 69 3.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2)
共引文献  (115)
参考文献  (2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6(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7(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8(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1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植被覆盖
水稳性团聚体
土壤有机碳
密度组分
腐殖酸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生态学报
月刊
1005-264X
11-3397/Q
大16开
北京香山南辛村20号
82-5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6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70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