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估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者的术前特征,以预测术后外界膜(ELM)的重建.方法 28例(28只眼)接受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的IMH患者纳入研究.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术前黄斑区视网膜,测量黄斑裂孔基底直径(BD),ELM带鼻侧颞侧断端之间的距离(ELM缺损),ELM鼻侧、颞侧断端的垂直高度,即ELM高(鼻侧、颞侧),鼻侧、颞侧被牵拉的ELM的长度,鼻侧、颞侧黄斑裂孔高.根据术后6个月ELM带是否完整可以分为ELM带连续组ELMc和ELM不连续组ELMd.对患者手术后LogMAR BCVA和手术后ELM带缺损长度,EZ缺损长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对ELM接合部连续与中断的两组患者年龄、手术前视力、OCT各变量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设计定量资料的t检验.使用二项分类Logistic回归来区分最重要的变量并呈现预测模型.结果 手术后28只眼黄斑裂孔闭合.术前裂孔基底长度,术前ELM断端间距,ELM牵拉的长度,平均角正切tanθ,MHI与ELM结构重建显著相关.术前ELM断端间距预测ELM重建的偏回归系数为-0.69.如果术前ELM断端间距为361μm,那么ELM重建的可能性为95%;如果术前ELM断端间距为729μm,则重建的可能性小于5%.结论 ELM断端间距与IMH患者术后外层视网膜结构恢复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其手术预后预测指标之一.
推荐文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裂孔临床分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除术
中药
玻璃体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
近视
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除术
视网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术后的多元化护理干预效果
视网膜移植
黄斑裂孔
并发症
护理干预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切割眼内填充术后高眼压的护理
黄斑裂孔
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
眼内填充
高眼压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斑裂孔术后外层视网膜结构恢复的预测因素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黄斑裂孔 外界膜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预后
年,卷(期) 2019,(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12-416
页数 5页 分类号
字数 410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19.05.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贡亦清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 8 10 2.0 2.0
2 赵治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 8 37 3.0 6.0
3 石春和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 10 41 4.0 6.0
4 席昊澜 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眼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9(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斑裂孔
外界膜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
预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6651
论文1v1指导